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小分子硅烷(如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、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等)为主要成分的渗透型防护材料。天津九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其作用机理如下:
渗透固化: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混凝土内部(渗透深度可达 3-5mm),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发生水解反应,生成具有防水、防腐蚀功能的硅氧烷网络结构。
防水抗渗:在混凝土表面及内部形成 “呼吸型” 保护膜,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腐蚀介质侵入,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透气性。
长效防护:硅烷分子与混凝土基材形成共价键,防护效果可持续 10-20 年,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的关键材料。
一、主要特点与优势
特点 | 具体表现 |
高渗透性 | 小分子结构可穿透 0.2mm 以下的微裂缝,适应复杂混凝土表面(如蜂窝、麻面)。 |
疏水疏盐性 | 接触角>90°,形成 “荷叶效应”,阻断水和盐类的毛细吸附,降低冻融破坏风险。 |
耐候性强 | 抗紫外线、耐酸碱,在海洋、盐雾、工业污染等恶劣环境中性能稳定。 |
环保安全 | 溶剂型硅烷低 VOC(挥发性有机物),水性硅烷无溶剂,符合环保标准。 |
不改变外观 | 施工后无明显颜色变化,保持混凝土原色,不影响建筑美观。 |
二、分类与应用场景
分类方式 | 类型 | 典型应用场景 |
按溶剂类型 | 溶剂型硅烷浸渍剂 | 适用于干燥混凝土表面(如海港码头、桥梁墩柱、风电基础),渗透深度更深。 |
水性硅烷浸渍剂 | 适用于潮湿环境或对环保要求高的工程(如市政建筑、水利工程),施工更便捷。 | |
按功能 | 通用型硅烷 | 常规防腐蚀保护(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)。 |
增强型硅烷(含氟改性) | 高腐蚀环境(如沿海核电站、化工园区),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提升 50% 以上。 | |
按固化速度 | 快速固化型 | 工期紧张的工程(如桥梁应急维护),表干时间<2 小时。 |
标准型 | 常规施工周期的工程,表干时间 4-8 小时。 |
三、施工全流程方案
1. 施工前准备
基层处理:
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、油污、灰尘、疏松层及苔藓等,用高压水枪冲洗或机械打磨至坚实基面。
对裂缝(>0.2mm)、蜂窝孔洞先用环氧树脂或聚合物砂浆修补,确保表面平整。
混凝土龄期需≥28 天,含水率≤8%(溶剂型)或≤12%(水性),pH 值<12。
材料与工具:
硅烷浸渍剂(用量按设计要求,通常 300-500g/m²)、搅拌器、喷涂机(或滚筒、毛刷)、防护口罩、手套。
环境要求:
施工温度 5-35℃,避免雨天、大风或阳光暴晒(否则影响渗透效果)。
2. 施工操作要点
步骤 1:预湿(仅水性硅烷)
施工前 1-2 小时用清水湿润混凝土表面,施工时表面需无明水(保持微潮状态,促进硅烷渗透)。
步骤 2:搅拌与调配
溶剂型硅烷:开桶后直接搅拌均匀,无需稀释(若粘度高可按说明书添加专用稀释剂)。
水性硅烷:可能需按比例兑水(通常水:硅烷 = 1:4),搅拌 5 分钟至均匀乳液。
步骤 3:喷涂施工
采用高压喷涂机(压力 0.3-0.5MPa)均匀喷涂 2 遍,第一遍表干后(约 2 小时)再喷第二遍,确保覆盖无遗漏。
边角、裂缝等部位可用毛刷补涂,避免漏涂或堆积。
步骤 4:自然养护
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雨水冲刷,7 天内达到最佳防护效果(期间禁止人员或设备触碰涂层)。
3. 特殊场景处理
海洋工程:需在潮差区(水位反复变动部位)增加 1 遍喷涂,用量提高至 500-600g/m²。
旧混凝土翻新:若表面有碳化层,需先进行喷砂处理(粗糙度 Ra 50-100μm),增强硅烷吸附力。
四、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
外观检查:涂层均匀,无漏涂、流挂、发白(溶剂型干燥后应透明)。
渗透深度检测:用钻孔法取样,在 10 倍放大镜下观察硅烷渗透边界,平均深度应≥3mm。
憎水性能测试:施工 7 天后,在表面滴水滴,10 分钟内水珠不渗透、不扩散(接触角>90°)。
氯离子渗透试验:按《JT/T 895-2014》标准,防护后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降低率应≥90%。
五、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
材料储存:
溶剂型硅烷需密封存放于阴凉通风处,远离火源(闪点>23℃),保质期 12 个月。
水性硅烷储存温度 5-40℃,避免冻结,保质期 6 个月。
安全操作:
溶剂型硅烷挥发物易燃,施工时禁止明火,佩戴防毒面具(建议在通风良好环境作业)。
若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必要时就医。
与其他涂层的兼容性:
硅烷浸渍剂需单独施工,不可与防水涂料、密封胶等混合使用(如需涂装面漆,需在硅烷施工 7 天后进行)。
六、应用案例与发展趋势
典型案例:
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:采用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浸渍剂,防护面积超 10 万㎡,抵御海水氯离子侵蚀。
上海中心大厦基础:水性硅烷处理混凝土桩基,延长结构寿命至 100 年以上。
技术趋势:
纳米改性:引入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,提升渗透深度和耐候性。
自修复功能:开发含微胶囊的硅烷,遇裂缝时释放修复成分,自动填补缺陷。
智能化监测:结合传感器技术,实时监测硅烷防护层的失效状态,预警维护需求。
结语
硅烷浸渍剂作为混凝土结构的 “隐形防腐剂”,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寿命。从材料选型到基层处理、喷涂工艺,每个环节均需严格把控,才能实现 “一次防护,长期无忧” 的效果,尤其适用于海洋工程、盐渍地区、工业腐蚀环境等对耐久性要求高的项目。
关注我们
Copyright © 2024 天津九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津ICP备2023003275号-3